保安员培训: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概述
时间:2023-09-20关注:
做好保安服务工作,保安员必须了解、把握服务对象的各种心理现象,了解不同行业、企业的行业属性和文化背景;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把握好自身的心理和行为,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保安员要善于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将心理学的知识融入保安服务工作。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心理、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的要求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1.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够自我评价,自信乐观,确立自己的生活目标,并努力向目标靠近。
2.具有健全的统一人格。能保持气质、性格、能力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平衡发展,所思所言所做能协调一致。
3.具有开朗轻松的心境。经常保持开朗、乐观、愉快、满足的心境,适度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自尊自重。
4.具有坚强的个人意志。在挫折、困难、逆境面前不气馁,百折不挠。
5.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主动适应和改变现状。
6.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用真诚、信任、宽容和理解的态度与人相处,并保持真诚的微笑。
7.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来对待学习,善于学习,刻苦钻研。
以上七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只要能稳定有效地学习、生活和交往,就达到了基本心理健康的标准。
其中,自我意识位于心理健康首位。它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它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职业意识往往通过服务意识来展现,职业意识越强,则服务质量越好。人们往往通过服务来了解职业队伍。
自我意识,往往通过职业意识反映出来。而职业意识既影响个人的就业和择业方向,又影响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看法,择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的看法。
相关资讯
安全生产技能知识:设备维护的6大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设备维护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故障,防止设备突发故障...
了解详情昭通市怎么报考建筑架子工上岗证?在哪里培训考试...
658 查看电梯的维护与保养——进出电梯底坑安全操作基本规...
1118 查看冲压作业技能知识:影响拉延质量的几个因素
334 查看云南省电梯安装维修技能培训:电梯维护与保养基础...
330 查看社会工作实培训:司法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
658 查看汽车修理技能知识: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作用及分...
357 查看燃气行业作业人员培训:燃气管道防腐测评与工艺要...
318 查看压力焊技能知识:压力容器标准中有关“全焊透”的...
320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