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种作业 >> 特种设备
  • 氧舱维护作业R3证培训:氧舱使用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时间:2024-07-18关注:529

    摘要

    氧舱维护主要涉及对氧舱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消毒以及必要的维修工作,‌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运行。‌

    考试形式:理论+实操,本人参考、单人单桌、机考、及格分为70分,考完试2-3个星期出证。

    起重机作业证书分为:起重机指挥(Q1)、起重机司机(Q2)以及起重机安全管理人员(A5)。

    image.png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询证书

    image.png

    氧舱使用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一、关于患者吸、排氧不畅的问题

    1、原因分析

    (1)最常见的原因是患者没有把面罩戴严,特别是下颌部位、面颊部位易造成漏气,患者未掌握正确的吸氧方法,呼吸动度过大或过小。

    (2)螺纹管与氧舱管路连接头脱落。

    (3)三通排氧管内的呼气单向阀脱落或装反。

    (4)呼吸调节器故障:①橡胶薄膜移位、老化;②阀杆磨损;③弹簧失灵。

    (5)吸、排氧管路堵塞不畅。

    (6)供氧压力不合适,最适中压力0.45-0.55Mpa。

    (7)排氧阀未打开或过小。这是由于工作人员疏忽造成的。

    (8)微机操舱设置吸氧人数与实际吸氧人数不符。

    2、处理方法

    (1)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并教会患者正确的吸氧方法,避免过深或过度呼吸。

    (2)戴假牙的老年患者,嘱患者吸氧时戴上假牙,使面颊部饱满,保证面罩密封。    

    (3)检查螺纹管与氧舱管路接头处是否脱落;管带内吸排氧管路连接处是否脱落;连接是否紧密。

    (4)打开三通管与螺纹管连接处,检查单向阀是否脱落、移位、装反等,及时安装或更换。

    (5)①定期检查呼吸调节器,将移位的橡胶薄膜放置好,及时更换老化的橡胶薄膜、磨损的阀杆、弹簧及整个呼吸调节器。②每天最后开舱后,操舱员或工程师亲自检验接口,确保呼吸调节器处于正常备用状态。

    (6)操作人员在开始吸氧前认真检查设备,避免出现排氧阀未打开或过小的情况。

    (7)通知生产厂家检查或调整完善微机上排废氧设置。

    二、关于氧舱内环境氧浓度的问题

    1、测氧仪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氧电极故障:在实际使用中如发现测氧仪反应迟钝(显示数字基本不变),定标后有明显漂移或数字显示乱跳等。排除接触不良及氧电极超期,及时更换氧电极。

    (2)测氧仪没有定期定标。定期在开舱前对测氧仪进行定标或根据需要随时定标。定标时注意:A.不能把氧舱采样管道中的残余气体作为定标样本。B.严禁接入超量高浓度氧,否则可能会损坏仪器和传感器。)

    (3)氧电极超过使用期限。按规定及时更换氧电极。

    2、舱内测氧口位置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测氧口位置未按规定设置:检查测氧口,应安装在舱体中部一侧舱壁,使测氧口处于舱壁上下左右的中间位置。

    (2)氧浓度较高。检查测氧口是否存在位置低且接近排氧口,按规定调整位置。

    (3)舱体容积大,测氧口少,仅一侧舱壁留测氧口,所反映的氧浓度不准确。大型氧舱,建议在一个舱室两侧舱壁中部,分别安装一个测氧口,所检测数值应该比较准确。

    3、管路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排氧螺纹管脱落,包括管带内、外螺纹管与接头及呼吸调节器连接处脱落。这种情况下氧浓度升高的特点是:吸氧时氧浓度快速升高,暂停吸氧后,氧浓度逐渐降低。每天开舱前检查管路排除故障,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2)呼吸调节器出现故障(如阀杆失灵、膜片移位、弹簧等造成漏气),及时更换膜片、阀杆、弹簧等,必要时更换呼吸调节器。

    (3)舱内供氧管路密封不严(螺丝密封不严、铜管裂缝等):检查铜管是否出现裂缝漏洞,及时维修。

    (4)呼吸调节器与供氧铜管连接处螺丝松动:检查发现后及时拧紧。

    (5)排氧管路不畅(有堵塞或排氧管路积水):及时检查和清理管路。

    (6)排氧过滤器因灰尘、积水堵塞:定期检查和清理过滤器。

    (7)排氧流量计不畅:①在冬季出现排氧流量计积聚冷凝水(及时清理,保持流量计干燥整洁)②患者开始吸氧,操舱人员未及时打开排氧流量计:注意及时打开排氧流量计。

    (8)室外排氧管在冬季出现冰塞现象。出现室外排氧管出现冰塞现象,可改换管路避免结冰情况;或者在管路最低点设置防水阀,及时排出管路积水。

    4、患者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原因分析:

    (1)面罩位置不正,常见位置太低,下颌底部不密封,造成呼气排氧至舱内。

    (2)由于患者面部过瘦,颊部凹陷,面罩难以密封,造成呼气排至舱内。

    (3)面罩大小不合适造成漏氧。

    (4)反复摘下面罩;或者烦躁病人在靠近测氧口位置吸氧,均会导致舱内氧浓度超标。

    处理方法:

    (1)根据患者脸型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确保面罩周围紧贴面颊部而不漏气。

    (2)戴紧压实面罩,如果因患者取下假牙而面颊凹陷,嘱咐其戴上假牙。

    (3)选用合适的面罩,面颊过瘦用橡皮泥垫塞漏缝处或者更换带气垫的面罩

    (4)针对烦躁患者,叮嘱陪护家属照看好患者,避免反复摘下,同时远离测氧口位置。

    5、其它原因

    (1)人均舱容:根据规定人均舱容≧3.0立方米,人均舱容与舱内氧浓度成反比。舱容不符合标准,舱内氧浓度容易超标,多见老舱。需根据实际情况减少吸氧人数或更换氧舱。

    (2)连续舱次治疗,出现后一次比前一次舱内氧浓度高:两舱之间一定要有足够时间充分通风换气、空气消毒,进行必要的检查等处理。

    三、如何控制多人氧舱的温度

    由于高压氧舱加、减压气体密度的变化,造成升压时舱内温度可升高3-6℃,减压时又会降低3-6℃。对于舱内温度、湿度、空气流动度、氧气浓度和清洁度的调节非常重要,应根据规定及时开关空调控制好舱内温度。

    1、夏季舱内温度要维持在22-26℃范围内、冬季控制在18-22℃,舱内温度分布均匀。

    2、加、减压前后温度升降不超过3℃,舱室内的上下层温差不大于5℃。

    3、温度变化速率不大于3℃/min;舱内湿度应保持在70%—85%;空气流动速度在1m/s左右。

    四、舱内起雾的原因及对策

    1、起雾原因

    (1)高压氧舱在减压过程中,舱内有一定水蒸气,湿度大于75%。

    (2)减压速度过快,舱内温度急剧下降。

    2、患者反应

    (1)氧舱是密闭环境,进舱人员从心理上易产生恐惧感。

    (2)发生舱内起雾,患者不明原因会造成恐慌。

    3、处理措施

    (1)发生起雾现象时,及时向舱内人员解释,稳定情绪。

    (2)放慢减压速度或暂停减压,必要时立即少量加压。

    (3)通风换气,降低舱内的湿度;空调适当调节温度。

    五、加压时压力不升、升压速率慢或稳压时掉压原因

    1、舱门未关紧、舱门密封垫松动脱落、门把手密封圈磨损等原因。

    2、气源问题:①操作台上气源开关未打开 ②供气压力不足。

    3、操舱前未关减压阀(手动减压阀、半自动减压阀)及排氧阀。

    4、空调排污开关未关,或者氧舱排污开关关闭不严。

    5、应急泄压阀门未关。

    6、递物筒内门密封不严。

    处理方法:1、做好日常检查和保养。2、开舱治疗前做好相关准备。3、按照氧舱操作规程执行。

    六、有机玻璃出现老化银纹的原因

    1、有机玻璃材料质量:材料厚度、加工工艺、表面质量。

    2、氧舱工作环境:环境温度过高、照明时间过久。

    3、氧舱加、减压次数:超过5000次。

    4、氧舱使用超过年限:透明舱体超过5年;玻璃窗超过10年。  

    5、氧舱清洁、消毒所采取的措施:擦拭材料、消毒方法不当等。

    处理方法:1、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氧舱的有机玻璃配件。2、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3、做好日常检查及年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七、其它问题

    1、舱内照明光线太暗。检查是否为电压不足或灯具使用时间太长,完善电压或更换新灯(采用冷光源外照明)。

    2、消音器效果不好。使用时间长易堵塞,出现加压速度慢,氧舱运行噪音大,可拆下用酸性液体浸泡清洗或更换。

    来源声明:本文章系云南技能人才培训网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部分(包含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
    首页 电话115288489748 电话213888147524 微信 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