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剧毒化学品就这样取样?不可取!
时间:2024-03-30关注:
日前,有读者来信
设置固定式氯气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
检查时正值取样点进行取样作业。“氯气取样作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作业,你不担心氯气泄漏造成自身中毒吗?”检查人员询问取样人员。“没关系,氯气本身是黄绿色的,漏了我也看得见、跑得及。”取样人员回答。
看到企业氯气现场取样点设置得如此随意,取样人员未随身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和便携式氯气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检查人员继续询问:“即便是撤离现场,你准备往哪里跑?”“就往那里跑,进去就安全了。”取样人员一边回答,一边顺势指向装置外的外操室。
在刚刚完成抗爆改造的外操室,检查人员发现外操室位于氯气装置的下风向,外操室新风系统的新风入口正好面向氯气生产装置,间距仅120米,安装在新风口的氯气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还没来得及投用。
“如果泄漏的氯气进入外操室,很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中毒,这种高后果风险是否做过评估?”面对检查人员的提问,一名迎检人员回答:“这么远,氯气怎么可能飘过来?”
显然,这名迎检人员低估了氯气的逸散距离。根据《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中关于氯气泄漏的疏散距离要求,即使是氯气小量泄漏,白天下风向疏散距离也要达到400米。
在后续对氢气、乙炔、氯乙烯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的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涉及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介质、甲类可燃气体均未采取密闭循环取样措施。
检查完成后,检查人员询问企业安全总监:“为什么不使用密闭循环取样器?”“我们做过相关的整改计划,但统计下来需要采购上百台密闭循环取样器,考虑到一次性投入这么大,就搁置了整改计划。”企业安全总监坦言。
因为生命的代价是无法承受之重!
氯气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性气体,工作场所中氯气最高容许浓度(MAC)不得超过1mg/m3,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按照《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的要求,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介质、甲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应采取密闭循环取样系统。事实上,氯气不仅是剧毒化学品,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仅仅通过一道闸门控制,很有可能造成阀门腐蚀从而内漏。因此,有必要采取密闭循环取样措施,并在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及贮氯场所设置氯气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取样作业时更应该配备便携式氯气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和应急逃生防护用品。
相关资讯
《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云南技能人才培...
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了解详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
419 查看化工安全:内浮顶储罐结构解析及防止塔盘落底的安...
159 查看云南省矿山安全生产培训:非煤矿山地面变电站变配...
421 查看昆明市建筑行业安全培训:建筑施工过程基础知识
358 查看5月曾发生过这些危险化学品事故!
185 查看楚雄州矿山安全培训:煤矿“雨季三防”工作方案
182 查看矿山安全培训: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动火作业安全管理...
515 查看矿山作业安全培训:综采工作面的现场安全管理
391 查看